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什么是茎基腐病?茎基腐病和根腐病有什么区别?
浏览人数: 发布时间:2021-12-09

根腐病、茎基腐病都是典型的土传病害,这两种病都是根据发病位置或表征命名的。

根腐病:顾名思义,根系腐烂。

茎基腐病:顾名思义,根基、跟脖子,靠地皮位置腐烂,一般情况下,根系正常。

下面小编就以小麦为例,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茎基腐病和根腐病这两种常见土传病害的区别!

crop-gea33ecd17_640.jpg

小麦根腐病菌

小麦根腐病是一种重要的土传病害,种子可带菌传病,种子发芽后,病菌由芽鞘侵入,危害根颈及地下茎部分,致茎杆受害,严重时萎黄枯死,返青后,根系及茎基部变褐腐烂,抽穗后根部受害加重,次生根大量变褐坏死,茎基部出现褐色侵润状腐烂,导致地上部植株枯死,形成枯株白穗。

以分生孢子沾附在种子表面与菌丝体潜在种子内部越夏、越冬;分生孢子和菌丝体也能在田间病残体上越夏或越冬。因此土壤带菌和种子菌是苗期发病的初侵染源。当种子萌发后,病菌先侵染芽鞘,后蔓延至幼苗,病部长出的分生孢子,可经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使病情加重。不耐寒或返青后遭受冻害的麦株容易发生根腐,高温多湿有利于地上部分发病,24-28℃C时,叶斑的发生和坏死率迅速上升,在25-30℃时,有利于发生穗枯。重茬地块发病逐年加重。

小麦根腐病一旦发生,对小麦产量影响很大,越晚越难以防治,因此在日常的小麦田间管理期间,应做到早发现,早防治,选对药,用好药,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危害,确保产量。

小麦茎基腐病

先侵染小麦茎秆部出现褐色病斑,以后扩大整个节间,营养不能上输送了,引起叶黄、植株倒折、枯死。此外还可以侵染叶部,形成轮纹病斑,与纹枯病病斑相似。

假禾谷镰刀菌(F. pseudograminearum)和禾谷镰刀菌(F. graminearum)是黄淮麦区小麦茎基腐病的优势病原菌,根腐离蠕孢菌(B. sorokiniana)也是引起小麦茎基部变褐的主要病原物之一。病原菌寄住范围主要包括小麦大麦玉米等禾本科作物及杂草,但一般不侵染双子叶作物。

小麦茎基腐病是小麦生产中一种典型的土传病。也可以通过种子传播。假禾谷镰刀菌和禾谷镰刀菌主要以菌丝体的形式存活于,土壤中或病残体上,黄色镰刀菌和根腐离蠕孢菌以厚坦孢子或分生孢子长期存活于土壤中或病残体上。病残体中的镰孢菌丝体在土壤表面萌发,病原菌一般从根部和根茎结合部侵入,侵染小麦主茎和分蘖茎,然后随着小麦的生长发育扩展至小麦茎基部。该病具有多次侵染特点。

不同品种对该病反应有明显差异,主栽品种多感此病。多年小麦-玉米连作,连年秸秆还田,致病菌在土壤中不断累积。这是小麦茎基腐病爆发和病症越来越重的根源。干旱和半干旱气候、土壤瘠薄利于该病发生。

该病在小麦分蘖到小麦黄熟均可发病,一般主要有两个发病高峰,2月-3月上旬为第一个发病高峰,3月中旬发病平稳,4月上旬又开始上升进入4月中旬至5月中旬开始出现第二次发病高峰,病株率一般达到60%以上,严重的可达84.2%。